【1月29日】多家大行唱好美股,3大指數有反彈,道指升300點或0.99%,標指升0.98%,納指升0.5%。早前提到美股遇上位於頂部阻力卻動力不足問題,值搏率不足入市資金自然減少,結果便引發今次小幅度回調。標普期指先於3710尋獲支持而反彈,上方阻力仍位於3890不變,以3710計算向上空間有4.8%,相信足以令資金願意重新入場。
蘋果業績大幅優於預期,美股反彈勢頭也好,結果是好消息出貨,股價要跌3.5%收市,說明美股很多股份已存在偏高之說,正等待好消息出貨而非繼續高追,這就是筆者一直提到的動力不足,大價股無上升空間,資金轉戰中型或小型股份。納指上方阻力仍在13740,較現價有3%上升空間,科技股算動力較強,值搏率較高。
美股週三暴跌其中一個解說是,多間有份沽空WSB概念股的對沖基金,因大幅損手需要急於平其他倉位套回資金,所以引發連環沽壓,未知是否相關,次日多間券商限制了散戶參與買入WSB相關概念股,引發一場「只許州官發火,不許百姓點燈」的爭拗。
金融市場需講求是公平性,若不是對沖基金過份沽空,又何來導致沒法平倉之說?食得鹹魚抵得渴,賭輸了卻不容許他人加入追殺又是咩道理?經此一役,相信不少對沖基金會開始審視手上沽空組合,會加速平倉。國會亦開始關注華爾街手法,可能會更多監管券商借貸,這都不利於股市。
雖然拜登稱會透過協商獲得參議院共和黨議員支持新方案,最新消息指民主黨將於下週強行向參議院提交議案,料最快2月可望完成審議,3月白宮便有錢到手。美國強行加大赤字,但美元開始不跌反升,美匯回升至90.54,是否環球資金流又開始逆轉?資金停止流出美元區?
美股大跌引發亞太區股市下挫,A股3大指數大跌1.9%至3.6%不等,上證又再跌回3500邊緣,兩市成交降至9155億,外資透過北向資金淨沽出34億元,是近期少有的淨流出,月初至今淨買入935億,看來會少於12月的1101億。A股要留意兩個情況,一是開始有聲音指責內地基金的圍爐行為,直指會引發泡沬爆破,所謂基金強勢股正在解體中,小心引發骨牌效應,同樣香港也存在不少所謂基金圍爐股,需提高戒心。二是資金層面,人行噚日逆回購只得1000億,低於市場預期的2500億,過去4日淨回籠資金高達5685億,是刻意收緊市場銀根,市場解讀是防止農曆年前大媽買樓,收緊銀根主要為樓市降溫,卻央及股市。12月內地M2只有10.1增速,較預期為低,本預期1月有望再度提速,若1月M2增長仍是偏低便要小心,但估計全年貨幣不會過度寬鬆,也不會像2018年時那樣大幅收緊。
回說港股,恒指上衝3萬大關後,上週五起筆者已提出走勢上出現微妙變化,由上升形勢轉為橫行階段,入市相對要小心行事,1月份港股大升,主要是陸資透過南向資金大手購入所致,相信這股熱錢尚未完結,但初段急速部署已完,這一刻內地基金也不用心急再去搶貨,股價衝高了自然會從高位回落。筆者估計這些「北水」仍會繼續買買買,但手法上偏向逢低吸納多於高位不問價搶。
週三筆者預期大市初步要回試28800,甚至更低的28300,結果夜期最低見過28334,隨著美股反彈,ADR收市回升至29000。形態上,個股經過1月瘋搶後,現時已冷靜下來,短期調整已經來臨,高追者自然希望股價快點重回高位方便自己「逃生」,但已清貨套現的想法又不一樣,為何要急於現時入貨?估計這種狀態會維持一段時間,急於減磅嘅會慢慢打靶離場,直接買賣雙方找出一個平衡點,股份下跌之勢才會緩和下來,所以現水平不用太急於人市。1月狂衝令不少人被套,待這批沒實力的人打完靶再入場買貨也未遲。
最後提一提,去年7月中芯(981)憧憬回歸A股而大幅上升,A股首日上市,H股當日出現大殺兩成,筆者以前炒過的天龍動力(819),也在A股首日掛牌當日大跌18%,噚日又有一隻中遠海發(2866)落實母公司注資,結果股價又是大跌18%。只有明白市場遊戲規則的人,才能在市場中生存,不明白的人只會不停問「為甚麼股價會跌不停」。
希望大家多一點👍及多share支持一下🙏
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#圖太郎